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那么,什么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包括哪些?
什么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包括哪些?
什么是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度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一般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一种区域概念,保护区内除了基本农田外,还可能有少量建设用地、废弃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并不全是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加强保护区建设,可以增加保护区内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基本农田保护区包括哪些内容?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一般有: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和已经或正在改造的中低产田;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1、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早该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3、蔬菜生产基地; 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道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农村、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