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越来越频繁,有些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成功,而有些人通过土地流转却赔了不少的钱。到底为什么土地流转会有风险?是因为哪些因素导致的? 为什么土地流转会有风险? 因为不确定性,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风险,土地流转行业也不例外。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不管大家在进行什么投资,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主要在于自己能不能规避这些风险。 土地流转风险是因为哪些因素导致的? 一、利用习俗做法代替法律,流转行为规范性较差 以约定俗成的口头协议代替法定的规范流转合同,作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为合同的履行留下隐患,极容易导致纠纷。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整体上会阻碍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也会成为农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二、政府替农户行使权力,轻视农民个体财产权利 部分地方政府或基层组织,以招商引资、为农民增收、发展规模农业等名义,直接干预土地的集约过程,不顾农民的实际要求,变相强制农民被动流转土地。这不仅整体上侵害了农民的财产自主权,更是忽视了在土地集约过程中部分对土地严重依赖的个性化农户利益。 三、土地流转受让人集中度过高,风险分流能力差 农企流转获得的土地实际上是诸多农户土地的集约,甚至是整村、整乡土地的集中流转而来。这意味着大量农户的土地收益集中维系在一个或少量几个农业企业上,而这些农业企业的地租缴纳义务一般也主要倚靠信用,并无其他担保。作为主要由政府或基层组织主导的海量土地流转项目,项目的主导者却并非实际利害关系人,对直接经营土地的农业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风险分流措施等一旦缺乏专业细致的考核,甚至为了完成政绩,有意识地模糊土地使用人的瑕疵,将会带来较大的偿债风险。 四、盲目追求规模,政府激励导向出现偏差 1、主要向土地受让人补贴,尤其是超大规模企业的补贴,鲜有向土地承包人补贴; 由此导致了一些不良的政策后果。 1、流转土地规模越来越大,特大型的农业企业受到明显的鼓励。但是有研究表明,农业效益和生产率并不能与规模一直成正相关关系,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效益才是最优化的。盲目地追求超大规模,并不可取。 2、一次性补贴措施虽然达到了政策鼓励的效果,对招商引资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催生了农业生产者的短视行为。
|